《末日之旅》描寫的是世界末日異象。書中美軍發現了一種可以強化人類免疫器官胸腺的病毒,此病毒深在南美叢林之中。於是美軍啟動了諾亞計畫,企圖將病毒武器化。美軍派出了一隻特遣隊保護科學家前往採樣。在一陣混亂後,只有數人活著回來,包括計畫的主管都在行動中身亡。最後雖然成功取得一部份成果,可是帶回來的,是毀滅世界的根源。
諾亞計畫創造出的怪物,俗稱病鬼,是一種類似吸血鬼的生物,懼光與鏡子,速度奇快,力大無窮,徒手可以撕裂活體,一躍數十米,甚至刀槍不入。最可怕的是會隨機感染人類,每十個獵物會有一個成為病鬼。這些病鬼,以零號為原型,一共創造出了十二隻,每隻的原體皆是死囚打入病毒培養而成。美方特殊武器部隊打算運送這些生物到目標區域放出,號稱是終極的碉堡剋星。可是沒人預料到這些病鬼的終極能力,不是生理上的暴虐,而是心靈上的感染與控制…
眨眼間,世界落入了死囚的夢中,做著一樣的悲哀的可怖的戰慄的夢。
作者克羅寧一開始便以不急不徐的腳步說著這個故事,預言式的現象與筆法使這個世界仿佛早已註定走入末日與毀滅。書中敘事的步調緩慢但不拖泥帶水,訴說著命定的絕望。
從第一主角艾美的身世,整個諾亞計畫執行的過程,直到你我所知的世界在短短的三十二分鐘顛覆,一切就好像已知現實,讀者只能無能為力的看著一幕幕上演,看著文明陰錯陽差地歸零。然後才進入浩劫後的第二部份。
疫後一百年,美國的主要城市早已陷落,僅餘下最初建立的庇護所。庇護所遺世獨立,連外面是不是還有人類都是未知,一切自給自足,同時還要抵禦不時侵犯的病鬼。故事便從這樣的一個庇護所開始,真正進入主線。
故事自此風格丕變,背景從近代美國都會與公路跳躍至世界末日近百年後一個極端封閉的小鎮,內部有著不少隱憂。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人們被迫團結一致對外。但時日一久,潛伏的衝突與危機開始浮現,一開始僅若水面的波紋,爾後不斷擴大成為裂隙,終至不可挽回,也逼得主角一行被迫遠颺,踏上長征之途,追尋那遠方電波與其所暗示,可能是人類的救贖。
《末日之旅》我非常喜歡的部份,是書中隨手可見空曠孤寂的淒涼美感。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後核戰或浩劫後的作品常常吸引住我的目光的原因。聽說《長路》也是同類型的作品,不過還沒有機會拜讀。無論是在深山中自給自足地繭居,或是在無人曠野旅行,在疫後的世界都是異常寂寞的,即使要找到動物相伴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活物早已被病鬼吃光)。
人一多,打打笑笑也許還顯得熱鬧,不過如果僅餘兩人旅行或深居,那就好像融入天地一般,連話語也顯得多餘。書中這些遺世獨立的部份不多,段落不長,但每次出現總能吸引我細細品嘗。
作者的野心不小,無論是變異前的鋪陳,或是末日後人類的日常生活、分工、甚至教育都刻劃入微,疫後重新展開時也一口氣拋出了一整批新的主角群,也因此有些部分的篇幅顯得有些意外的長。幸好作者的文筆還不差,除了情節推演之外,細節與文學部分都值得細細品嘗,使得本書在坐擁高娛樂性的設定與劇本之餘,還能保有偶爾出現的文學筆法與敘述,成功的刻畫出克羅寧心目中的世界。
《末日之旅》雖然不臻完美,但是也無可挑剔。一切都是那麼地絕望,可是總是找得到一點希望。絕望與希望,艾美與十二原體,小女孩與巨大病鬼,對比如此強烈,希望雖然宛若燭光,卻永不熄滅,在黑暗之中,踽踽獨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