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

一袋白骨(Bag of Bones)

恐怖嗎?我不覺得。好看嗎?還不賴。本書算是我第一本讀完的史蒂芬金(黑塔還沒看到完結篇),在《一袋白骨》中我也了解到Stephen King的幾項特色,就是故事總是可以寫的很長,人物描寫深刻(雖然主要角色的碎碎念有時候稍嫌多了點),還有讀者一但入戲就很難放下。

不要懷疑,《一袋白骨》是貨真價實的怪力亂神。裡面的鬼魂強大到不但有心靈溝通的能力,連實際物質世界的物件都能做有限度的移動。我一開始還對靈異事件半信半疑,不過看到中盤就已經完全接受事實:這是個道道地地的鬼故事。故事的主軸從作家主角在妻子身亡後遇上Writer's Block而無法下筆開始,環繞在美國東部地方小鎮的人情世故、以至上一代的種族對立與小鎮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整個故事峰迴路轉完全讓人無法猜測下一階段,而看似平淡的故事也隨著頁數的推進不斷下猛藥、轉折。在此就不雷主要劇情了,不過這本書的劇情前後差異之大算是我看的小說中最讓人傻眼的一本吧。

總結來說我還蠻喜歡的一本。起碼能讓我興致高昂的不斷看下去,以這麼厚的小說來說算是難能可貴吧:P

2008年12月1日 星期一

冰與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

總算是看完這一部空前絕後的超級大部頭了。到底有多大部頭呢?第四部卷末的人物介紹總共有七十幾頁,而大部分的人物的敘述都只有一到兩行,總共有多少人物我也數不清了,不過好幾百肯定是跑不掉的。看到這大概還沒看的人就想打退堂鼓了,不過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複雜,扣除掉只出場一次或是只聞其響不見人影的角色,主要角色群應可以縮減到50~100人左右。如果想看崔斯特式的主角威能或是充斥複雜設定與生物的世界,在冰與火之歌中找不到,在這你只能看到權謀鬥爭、數不盡的愛恨情仇與背叛,簡單的說就是一齣超大型的中古世紀肥皂劇。

冰與火之歌最成功之處,在於人物。冰與火之歌每一部皆是由數個角色的第一人稱敘事觀點所譜成,而每到下一章就會切換到不同角色。藉由這些角色的視野,從各方向逐漸勾勒出故事的樣貌。第一部主要是從史塔克家的觀點出發,也因此一開始整個故事似乎有以史塔克家為主角的傾向,給人的感覺也似乎史塔克才是"正義、的一方。但隨著故事的演進,讀者逐漸得以從各個不同角色的觀點切入,也了解到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有衝突的價值觀,與為誰、為何而戰。在冰與火之歌中,有大人物,也有小人物,這些大小人物有的興風作浪四處征戰,有的只求在夾縫中求生存,而這些人物的故事綿延交織出整部壯闊的史詩。

而冰與火之歌最出名的,大概就是本書對主要角色群心狠手辣的程度了。Martin大神賜死賜殘毫不吝嗇,每部的劇情鋪陳、進行到某個階段,就會在某個臨界點一口氣爆發,這些超展開通常也會連帶著一些主要角色的死傷。每次到這些橋段我總要合上書本久久不能平復,特別是某些人命運之悲慘,到死都沒得平反,看得我自己也情緒波動不已。

Martin不愧是搞編劇的,張力十足的重口味劇情緊緊抓住讀者,我隨著書中角色一同喜、怒、哀、樂,就這樣深深沉浸在書中而不能自拔,在那當下,我活在維斯特洛。

2008年11月23日 星期日

世界又熱,又平,又擠(Hot, Flat, and Crowded)

Thomas L. Friedman繼世界是平的之後又一力作。其實,在很多人眼中,所謂綠色或能源議題都是陳腔濫調,老狗變不出新把戲。那《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是否又是一本提倡環保的老梗書呢?與不願面對的真相等作品有所不同的是,《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並不是單純探討環境問題,本書主要還是集中在經濟,但是這個經濟議題還要加上一個之前沒人考慮的環境消耗成本。

即使不考慮環境成本,日益上升的能源價格也會使潔淨能源的成本逐漸逼近甚至低於石化能源。也因此所謂綠色能源的商機就是作者極力想要抓住表達的概念,諸如Toyata Prius與通用火車頭的成功皆是例證。《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想要宣揚的觀念對一般人來說看了前半本就夠了。那為何本書這麼厚?因為作者還想連帶影響各國掌權者的決策,特別是中國與美國。後半本大多是在對中國與美國說教,讓我看的有點昏昏欲睡。

上市之前我是十分期待《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不過實際成果我倒是覺得還好而已。不過裡面的不少觀念還是值得一讀啦,特別是自認為知識青年的你。至於看到綠色就反的拼經濟憤青,有一點還是要搞清楚的:綠色與經濟並不互相衝突,相反的綠色能源科技的商機反而是經濟一大推手。

2008年11月13日 星期四

更上一層樓-《闇夜回聲》

繼《索命訪客》以推理解謎為主軸後,李查德在《闇夜回聲》中再次成功地寫出了一個推理故事。從《地獄藍調》一路走來,可以看出這一系列清楚的變化,而我也很高興作者的功力隨著每本小說有所提升。

李查德系列在動作場面的描寫獨樹一格,主角的戰技強度更是遠超過任何其他同類小說,就算是鬼神Bourne一但跟李奇正面衝突恐怕也沒勝算。也因此本系列前三本主要手法是一路鋪陳堆砌,將讀者逐漸引向高潮的動作場景。動作場面通常不長,數量也控制的恰到好處,不會特別多,但總是讓讀者印象深刻、大呼過癮。在鬥智方面則是較弱的一環,特別是《地獄藍調》之後的兩本,委實有些乏味。但是到了《索命訪客》,轉向傳統推理的寫法,著實讓我耳目一新-也是繼《地域藍調》後我最喜歡的一本李查德。

當然,《索命訪客》比起一些本格的推理小說經典還是略有不及,但也算是不錯了。而《闇夜回聲》除了保留《索命訪客》的推理成分,更加入了數個十分精采的動作場面,一舉結合兩者的優點並孕育出到我認為目前為止最好看的一本李查德系列。

與上一本相同,這次的中心謎團依然環繞在”動機”。可能的幕後黑手其實已經帶的頗為明顯,但獨缺犯案動機-而女主角的行事也予人缺乏動機的撲朔迷離感。在層層的抽絲剝繭之後,再結合幾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最後成果就是一部成功的娛樂小說。特別是最後暴風雨中的槍戰,個人認為是我所看過最好看的動作場面了,就和第一部在屋中設陷阱連殺五人一樣過癮。

推薦給所有熱愛動作片與推理情節的讀者。

2008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硫磺之火(Brimstone)

我對《硫磺之火》本來不抱太大期待,不過卻比我想像中好看。一本通俗推理驚悚小說好不好看,除了劇情、手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主角討不討喜了。而《硫磺之火》的這對搭檔剛好讓我十分喜歡,看著潘德嘉與達戈斯塔這對搭檔,似乎又讓我憶起小時候啃的福爾摩斯與華生。

潘德嘉是個貴族偵探,品味高雅、知識豐富、直覺敏銳,體能也十分優越,但讀者主要的觀點是從搭檔達戈斯塔出發。達戈斯塔就是那個千百本小說中冷硬派警察偵探的化身,上司老婆同事,沒半個人喜歡他,一副中年潦倒的樣子。坦白說我不是很喜歡這種主角,不過這兩人組搭配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

整體故事十分通俗流暢,也不忘加入許多動作橋段,而且這些橋段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程度讓我十分訝異,因為實在過於刻意讓我覺得有點突兀-不過這也不算啥大缺點啦。本書刻意營造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超自然死亡事件,手法很不可思議,但主角卻很鐵齒,從頭到尾都認定是一起謀殺案,也因此我在最後三分之一以前都沒辦法確定到底本書是超自然還是寫實的小說。

兇手並不難猜,不過作者下筆時刻意隱藏了動機,而且可以說是與原本的故事八竿子打不着。所以雖然本書劇情堪稱合理流暢,不過在推理方面我並不會給太高評價。很多橋段也都讓人有太過好萊烏的感覺。倒是結局我還頗喜歡,雖然有點為第二部鋪陳的感覺。期待接下來的兩本。

2008年10月23日 星期四

蒲公英手札

恩田陸和Ray Bradbury一樣,調性就是跟我很合。蒲公英手札除了常野一族和光之國度相似以外,其他部分幾乎完全不同。光之國度是短篇集,蒲公英手札則是長篇,年代也從現代往回跳到明治時代。簡單的說,這不是一般人所期望的那種續集,更貼切的形容法是同樣以常野一族作為背景的系列故事(同樣地,第三作終局又是一個全新的方向與手法。)

若想知道恩田陸為何被稱為”懷舊的魔術師”,那讀蒲公英手札就對了。這本書整本透露出濃厚的鄉村風光與時代感,並以反戰為中心思想譜出一段重視傳統價值與美德的溫馨小品。

雖然一路走來充滿療癒風,不過最後幾頁給人的感覺卻十分悲慘,我想是為了傳達反戰思想所必然會呈現的結果吧!

PS:這篇是在硬碟中找到沒寫完的review..不過讀完也很久了,實在有點沒辦法補完多少XD

2008年9月22日 星期一

時間軸(Axis)

從《時間迴旋》在台灣上市開始,多少被《時間迴旋》震撼的讀者就引頸期盼第二部的到來。《時間軸》是否是成功的續作?雖然還是蠻好看的,但不得不承認《時間軸》比起《時間迴旋》就是少了點什麼。

那到底少了什麼呢?《時間軸》中缺乏《時間迴旋》那種氣勢磅礡的時代感。在《時間迴旋》中,人類面臨的是未知的命運,隨著故事的推移,讀者們的心境也跟著起伏,彷彿是汪洋中的一葉扁舟,不知駛向何方。《時間軸》雖然也圍繞著神秘事件打轉,但整體感覺就不若《時間迴旋》的末世啟示錄那麼恢弘了。

相對的,《時間軸》花費較多心力在一個核心元素-假想智慧生物。在《時間軸》中各個角色都對假想智慧生物的真正身分提出了自己的說詞,而故事進展則隱約指向其中一種說法:假想智慧生物在意識的層面很有可能是不存在,或是根本不了解自己在做什麼-一切只是演化的自然反應。然而在故事的後半段,"記憶"的存續似乎又暗示假想智慧生物有意識,呈一個統合的精神個體。我在這瞎猜也沒用,到了第三本Vortex自然會揭曉。

《時間軸》除了反覆探討假想智慧生物與神秘事件外,書中角色描寫亦是另一大重點。在這個系列中共同的特色是人物總是同時抱持著絕望與樂觀,以及一種對未來不確定的憧憬。雖然人人似乎都顯得悲觀,但該行動時總是毫不遲疑。所有的人,不論是好是壞,對自己的信念都不會輕易動搖。這種角色,總是很難讓人討厭。

本系列的核心精神,我覺得是對人性予以許多正面的肯定。即使只有最渺小的希望,也不輕言放棄。這種正面元素,在讀者心中引發陣陣溫暖的漣漪,即使是最冷酷無情的人,也會在掩卷細細咀嚼後產生迴響。雖然《時間軸》不如《時間迴旋》般波瀾壯闊,但那股餘韻卻也十分綿長縝密,一如一道暖泉流過心頭。

PS:本書封面超棒!

2008年9月18日 星期四

英倫魔法師(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

Susanna Clarke花了十年寫成的巨著,榮獲2004年包含雨果獎在內的多項大獎,得獎紀錄輝煌。《英倫魔法師》讓我想起電影頂尖對決(The Prestige),一樣是兩個魔術師(Magician)之間對立衝突的故事,只不過此魔術非彼魔術-這本講的可是貨真價實的魔法。

一個人坐將近20個小時的飛機實在是頗累的。而我這次又不像以往般能睡,所以一口氣就把上下冊兩大本給啃完了。我的感想相當接近《美國眾神》:好看,但似乎過譽了,簡單的說就是不如我想像中的棒。

一如書名Jonathan Strange & Mr. Norrell,本書完全環繞著這對師徒打轉。《英倫魔法師》作者可以說非常認真講究,連最細微的地方都不放過,甚至各章會設註腳解釋書中歷史上的魔法軼聞(當然現實中並沒有這樣子的事)。整本書瀰漫著濃濃的英國味-從食物到天氣到人物,閱讀時彷彿抬頭就能望見那糟糕的天氣與濃霧,給人的感覺就是”啊,這就是英國!”即使沒到過英國也能感覺到那股氣氛。

《英倫魔法師》中最突出的元素,就是人,各式各樣的人。本書深刻的刻劃出了當時社會各個階層的各種人,同時賦予他們鮮明的性格。世上無完人,《英倫魔法師》裡面討人喜愛的角色非常少。作品中各個角色不時流露出英國人熱愛挖苦嘲諷的個性,使得一些角色的小缺點被放大。但也因為這樣,加上設定詳細的架空歷史與環境,使得整部小說極為寫實。雖然是奇幻小說,但我認為《英倫魔法師》卻絕對有資格冠上”真實”兩個字。

《英倫魔法師》最讓人難以適應的地方是冗長的鋪陳和緩慢的步調。不過我反而很喜歡本書的敘事風格。也許有人會對主線的緩慢進展感到不耐,但對我來說,主線又如何?支線又如何?不管主線支線,好看的故事就是成功的故事。作者在書中加了大量的注釋,創造了許多虛擬典故,也讓本書的真實感與龐大劇情更加豐富。但同樣的也加重了閱讀的負擔。

可以肯定的是,讀這套書會花上不少時間,但收穫相對的也不少。如果你能容忍以上的缺點,那可以試試。

2008年8月14日 星期四

蒼穹一粟(Pebble in the Sky)

身為艾希莫夫創作的起點,從《蒼穹一粟》可以看出很多艾氏日後創作的影子。

其實老實說,故事本身並不是很好看。銀河帝國-我稱之為銀河推理劇場三部曲-其實三本架構都十分接近。單就故事本身而論,無疑的最後完成的《星空暗流》完成度也最高。而《蒼穹一粟》與《繁星若塵》多少都有些不甚合理的推理,而角色性格不明這老問題始終存在。

無論是輻射污染而遭廢棄的地球、以萬年計統一銀河的帝國、或是早期發展出機器人文明的各個艾氏宇宙觀都可以從這本初小說創作找到,甚至基地最愛玩的心靈控制梗也有。但是在這本書中會心靈控制的僅主角一人別無分號,所以就好像x-men欺負路人一樣一點挑戰性都沒有。而壞人又很喜歡親自跑出來掌控局面加說教,整本看下來推理都快不是推理了,比較像supherhero。

這系列有個一貫的特色-封面很美XD。小說本身,等看過基地以及機器人系列之後還想追艾氏創作的根源再來考慮吧。事實上這本裡面三大系列的影子都出現了,之後三大系列可以說各自從本書發展出去。

2008年8月7日 星期四

地獄怪客2(Hellboy 2)

北美檔期在TDK一週前上映,地獄怪客2不禁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

無論從各方面來看,地獄怪客2都至少有中規中矩的程度,而表現最好的是視覺特效,特別是各種奇幻生物。。簡單的說,地獄怪客2就是一部能娛樂觀眾的superhero片。劇中沒有太多說教,有的是hellboy少根筋的直來直往,歡樂直線。當然,還是會有些內心戲的成分,而且我還覺得放太多了。畢竟觀眾進電影院是看大紅打怪獸不是談戀愛XD。

但撞上了TDK,在話題性遠遠不及的情況下感覺這部片票房也連帶受了不少影響。但其實他還是不差的,只是身為一部歡樂爆米花片,給人的印象和觀影後座力注定敗給野心龐大的TDK。

想看這片的話就去看吧,應該不會讓你失望。至少能歡樂的打發兩小時的光陰。

PS:TDK即The Dark Knight(黑暗騎士),Nolan兄弟合作的蝙蝠俠續集,由Christian Bale、Heath Ledger等人主演。

2008年7月25日 星期五

兩個神經病-《神鬼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

神鬼認證三部曲最後一本,也是豺狼與包恩的最後決戰。看過電影的人應該會比看過小說的人多,所以我還是特地說明一下,基本上電影只有第一集還和小說有點關聯,之後兩本完全是不相關的。

貫穿全書的是豺狼卡洛斯與包恩三十年之間的宿仇對決,輔以點輟的是陰謀集團梅杜沙與各國諜報人員的合作。其中包括了首次出場的KGB。

維持本系列一貫的特點,本書主力描寫依然是諜對諜、心機對心機、滲透v.s反滲透。而許多秘密聯絡手法和地下組織運作方式讀來也十分有趣。唯閱讀本書時要常常往前翻閱搞清楚主角現在做的事情的目的,不然很容易一下子狀況外。

為什麼說是兩個神經病呢?因為這真的是兩個偏執狂的戰爭。而偏偏這兩個偏執狂又都是殺人魔王,自然也要遷扯進許多無妄受災戶。豺狼為了殺死這世上最後一個能指認他的男人,更大的一部份原因是他那狂妄自大的自尊心與當初被KGB掃地出門而生的仇恨與自卑感,傾全力要殺死包恩全家。而包恩在人格分裂的情況下,下定決心要用盡一切手段切除他一切的過去-那當然包括了殺死豺狼以保護他的家人。

於是這兩人猶如乾柴烈火一發不可收拾洋洋灑灑打了八百頁,從美國加勒比海巴黎莫斯科打到俄國情報重鎮諾夫哥羅德,還牽扯出跨國陰謀組織梅杜沙-不過對包恩來說那只是手段之一,一但改採其他手段,他馬上就不管自己桶的簍子丟給CIA收拾。

兩個神經病打架,當然是比誰先失控誰就輸了。而豺狼最後來到他的誕生地俄國時先發瘋了。他大開殺戒,完全失去了一貫縝密計畫的風格,下場自然也就是被包恩加KGB聯手收拾。不過在這一趟漫長旅途的終點有一點我還蠻失望的,就是豺狼與包恩的最後決戰匆匆帶過,讓我有種"這樣就完了?"的感覺,重看了好幾次我還是不知道豺狼怎麼死的。

書中對於諾夫哥羅德的描寫十分有趣,但是我懷疑蘇俄八零年代末期經濟衰退的情況下根本沒餘力搞個這麼大的計畫。而梅杜沙給人雷聲大雨點小的感覺,一開始給人感覺組織龐大到最後也不過幾個人,雇用的殺手還是黑手黨三流貨色,如何能跟包恩豺狼這幫殺人機器相比?

總結來說包恩三部曲1>3>2,但若只是純粹欣賞兩人不間斷的心機對抗來說第三部反而較好而且能維持一段不短的閱讀過程,只是弱尾讓《神鬼通牒》讀後感覺大幅下滑。

2008年7月18日 星期五

死與新生-《十月國度》(The October Country)

Ray Bradbury創作的起點之一,以恐怖短篇故事為主軸。

事實上,與其說是恐怖,不如說是以死亡為主軸的故事。幾乎每一篇都會牽涉到死亡-各式各樣的死亡,甚至不願死亡。但大多數都有個特點,死亡總是在最後悄悄的到來,然後在那一剎那,故事結束。然而,也有充滿希望與溫馨的短篇。甚至是死亡本身也能是一件討人喜歡的事情。

這本比起圖案人、溫柔的謀殺又是不同的味道。水準並不是那麼的整齊,有的讓我非常驚艷,有的還不是那麼成熟。從本書中可以嗅出Ray Bradbury往後的寫作軌跡,不過奇妙的是這本幾乎沒有一篇可以稱得上是科幻作品的。另外有兩則故事與靈異家族(From the dust Returned)那本重複。

總的來說,皇冠出的六本我目前四本短篇集都看完了,我個人喜歡的程度如下:火星紀事>圖案人>溫柔的謀殺>十月國度。此外,游目族那兩本和靈異家族那本不用多說,必看的。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世界是平的》

其實我一向不太看財經類書籍的。因為本身有讀過相關科系,所以覺得要尋得正確且有建設性內容的書籍並不容易。不過這本並不是寫給CEO之類的人看的,《世界是平的》比較接近趨勢預測,而且是任何人都可以看的。

姑且不論本書的論點,看得出來作者在收集安排寫作材料方面非常用心。整本書甚少重複相同口水,一路看下來還蠻愉快的。章節的安排上以各取所需為主,某一章就是專門寫給美國人的,而另一章又是寫給開發中國家人民讀的。

《世界是平的》初版是2005年,裡面有些觀點已經有點過時-例如一桶原油的價格-不過我還是非常推薦一讀。不過你認同或不同意作者的觀點,書內收集陳述了很多現象。當然有經過過濾篩選,不過這些現象還是非常值得去了解思考。

或許作者有些樂觀過了頭,不過我還蠻認同他的理想的。

只要你還沒退休,就該讀讀這本書,去找出對自己有建設性的部分。

2008年7月11日 星期五

白色神話-《極地惡靈》(The Terror)

《極地惡靈》和Dan Simmons下筆的類型一樣,都有極為多樣的面向與色彩。這本書中所隱含探討的主題非常多,故事又十分漫長,但最終這近九百頁的極地之旅在我心中迴響良久而不能平息。

本書是以約翰.富蘭克林率領之北極探險隊搜尋西北航道卻從此杳無音訊的這段歷史所寫成的小說,全書約略可分成三大部分。因為是史上災難最慘重的極地冒險再加上幾乎沒人知道一行130人與兩艘船的下落、經歷,這段歷史便成了小說家最好的題材。而到了Dan Simmons的手下,以他跨類型的功力,譜出了一本同時有歷史、恐怖、奇幻成分的史詩。出版社似乎把本書主力定位在恐怖,但其實本書主要架構仍是歷史小說(也可能是我神經比較大條覺得一點都不恐怖XD)。

《極地惡靈》的書名The Terror取的太好了。The Terror是兩艘探險船其中之一的驚恐號(另一艘是Erebus幽冥號),而主角克羅茲正是其船長。另一方面,The Terror又能解釋成冰上的那隻”東西”,神出鬼沒恣意虐殺船員猶如恐怖之化身。而當寒冷與飢餓已臻極致時,人性,方是最讓人驚怖的猛獸。可惜中文書名並無法譯的如此傳神。

乍讀《極地惡靈》,便發現最容易讓人注意到的特點-Dan Simmons詳實考究下勾勒出的極地惡劣生活實況,其描寫之入木三分讓人”不寒而慄”,如果這本書是出在冬天想必更有感覺。閱讀本書時我人在加拿大溫哥華,每翻開本書總想到一百年前在我東北方有一群人正在不生不死的境界掙扎。

作者對史料的熟悉,使得《極地惡靈》中這段悲劇發生的背景與過程讀來十分可信。本書約略可分成三大部分,一開始船隊就已經困在冰中兩年,第一部份是類似《海柏利昂2》中多角度與交錯時間的筆法在故事進行的同時不斷插敘,讓讀者了解主要人物的背景與這次探險的來龍去脈,同時也為後續發展埋下伏筆。

老實說,歷史小說的筆法並不是非常吸引我。前半段吸引我繼續看的動力-正是冰上那隻東西。事實上我以為那隻野獸會更低調些,沒想到牠的出現次數超乎我的預期-而且往往在意想不到的時機再次出擊。就這樣,讓一個熱愛巨大怪獸、會去百事達租B級怪獸片的我一直看下去。

《極地惡靈》的角色之多也是一絕。一開始不斷切換角色與時間讓讀者很不容易進入狀況,這本書是屬於一開始會有點適應期的。每發生一個事件就會切換到不同的人物-有時第一人稱,有時第三人稱,也有書信體倒敘的方式。像《極地惡靈》這麼厚的小說,這種做法也許有其必要性。又或者是因為角色太多才會讓這部作品這麼長?

總之,我維持著每日約一百頁的速度慢慢啃著,心中帶著某些期待。

隨著劇情進入後半,劇情逐漸走向單線-而書中角色各種死法似乎指向那不可避免的結局。

這時我心想,這本頂多算是佳作吧。一本人物刻劃深刻、考據詳細、故事四平八穩的佳作。而我的期待也逐漸消散。

然而當故事邁入最後階段,我發現我錯了。之前佈的伏線全部收攏,探險告終,故事轉入了一個全新的方向。然後我才發現我正帶著敬畏的心捧書領略那超自然神話史詩-我徹底的被震懾了。

那並不是被誤導性線索誘拐卻忽然撞上意外結局的震懾。那是發現原來如此自然,從一開始作者就是在說這個故事的震憾。若沒有這最後一段的昇華,《極地惡靈》將大大失色。而那隻驚恐,也從B級配角一躍而成故事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歷史終將褪色成為傳說,而傳說,終成神話。

蓋樓梯

一早:

傍晚時:
工程浩大啊!

2008年7月3日 星期四

《光之國度》

常野物語第一集,也是我第一本恩田陸。由多個短篇串聯而成,給人的感覺相當不錯。

而感覺,正是短篇作品最重要的啊!《光之國度》充滿濃濃的幸福氣氛,不論是快樂的亦或是悲傷的故事,都不斷強調人性光明面,讓我這個理想主義者不禁看的熱淚盈眶,世上竟有這樣的一群人!我想很多隱士看到桃花源記大概就是這種感覺吧,自己心目中的理想鄉躍然紙上如何不能心動?

如果你心地善良(XD),那你一定要讀一讀《光之國度》。越是險惡的環境中越是能映襯出良善的光輝,常野一族在我心底注入了一灘活水。

PS:怎麼越看越像勵志叢書廣告..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終極科幻史詩-《海柏利昂2》(The Fall of Hyperion) 

經典之作《海柏利昂》的下集,原名The Fall of Hyperion。接續了《海柏利昂》中六名朝聖者的故事,一切皆已就緒,只待命運之輪開始轉動。這兩本本為不可分割之作,在時間和人物都有絕對的接續性,與其當作兩本小說不如視為完整的單一作品,統稱為海柏利昂詩篇(Hyperion Cantos)。

我淨空了一個週日,將自身沉入萬星網的世界之中。凌晨四點,我掩卷滿足的睡去。之後我雖然沒有重讀的計畫,不過倒是也花了不少時間重複翻閱。只讀一遍,對海柏利昂詩篇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繼承《海柏利昂》打下的堅實基礎,故事開始大步向前邁進。《海柏利昂》結束於即將邁入的高潮,而《海柏利昂2》則連環不斷引爆前作埋下的伏筆。不同於前一本各主角分別倒述的手法,《海柏利昂2》為朝時間軸正向前進多主角切換的傳統寫法。

故事主要可以分成兩線:位於海柏利昂的朝聖團團員,以及位於霸聯權力核心的總裁和濟慈模控人。戰雲密佈,海柏利昂戰爭的真正目的為何?荊魔神所謂何來,又是什麼樣的智慧派來的?時塚是何人何時所建?六名朝聖團員的故事,又有何關聯?乃至於人類的未來存亡,最終都會在這本七百頁的鉅作中一一釐清解答。

《海柏利昂詩篇》其架構其大無比,所探討的主題也大到不能再大-比人類更高等的智慧生命為何?神以什麼形式存在?

在《海柏利昂》書中,"神"存在於所謂的虛空連結-我不知道原文是啥-也就是超光速通訊的時空。在p.564中提到:"是那幾近不可能地在飛向相反方向的兩個光子間傳達訊息的"熱線"!"這是量子力學史上有名的EPR吊詭。根據相對論,沒有東西可以超越光速,但實驗卻顯示兩個受激往相反方向前進的光子自旋方向有一定的相關性。如此必然否定了其定域實在性。

所謂實在性(Reality),是指在經由有"意識"的蓄意觀測之前,兩個粒子不存在於客觀實在之空間,應視為單一疊加之波函數,在觀測後才會產生兩個粒子。而若沒有定域性(local)則間接證明了兩粒子間必有某種超光速訊號能互相溝通,打破空間的藩籬。在超弦理論中,則表示4維以上的空間捲曲於普朗克尺度之中-也就是《海柏利昂》中人類之神存在的地方。

這時候就玄了。"意識"是什麼?我想這已經比較像哲學不像科學了..。另外還有多種解釋方式如MWI(Many Worlds Interpretation)與DH(Decoherent History)。於是在《海柏利昂》中乾脆一併用更高層次的智慧生命,也就是神的存在來解釋。

在超光速的尺度,時間再也不是困擾。於是我們有了反熵力場、時塚、荊魔神,甚至宗教預言。人類存亡關鍵繫於海柏利昂,宇宙的未來、現在與過去在這一刻交會,織成了波瀾壯闊的 《海柏利昂詩篇》。

就單一作品來說,詩篇可稱之為神作。若要視為兩個作品,《海柏利昂》在文學的成就更高於《海柏利昂2》,畢竟由六個中篇不但各別來看都是驚人的作品,合起來還能層層邁向故事核心,共構成一個精采的主線這種手法我想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但兩本基本上都還是神作。《海柏利昂2》更進一步將前一本中各支線交融成一個完整故事,前作中看似不相干的荊魔神故事其實為一完整故事的各片拼圖,反覆咀嚼反芻餘韻無窮。

很慶幸中文世界有人翻譯了這套神作,要是啃原文以我的英文和知識絕對力有未逮。還沒看的快去看,《海柏利昂》絕對是一生中至少要看過一次的經典之作。

2008年6月2日 星期一

非理性時代:牛頓加農砲(The Age of Unreason:Newton's Cannon)

作為非理性時代四部的開頭,《牛頓加農砲》算是達成階段性任務。

其實我本來以為這本是惡搞之作,會有滿滿的謎之內容,不過看來我錯了XD。這本可是正經八百的讓這些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走上絕路,相互廝殺為生存而戰。

從一開始見微知著到最後氣勢磅礡的超展開讓我看的頗過癮,也為接下來的三部曲鋪路。《牛頓加農砲》並沒有太多貼近史實的意願,只有一開始看起來還算正常,到中段以後就開始暴走,基本上已經是完全的Fantasy了。

以一本小說來說,《牛頓加農砲》存在若干缺陷。作者野心很大,但寫作技巧卻略嫌不夠。太過章回式的寫法讓我不禁懷疑《牛頓加農砲》是不是連載作品?只差沒補上一句"請待下回分曉"。都斷在關鍵之處就算了,下一章必定切換到另一主角,好險我是一氣呵成把這本看完,如果是斷斷續續的看恐怕會看的很怒。

其他多主角的作品如《伊嵐翠》在主要角色間切換就十分行雲流水,不似《牛頓加農砲》如此生硬。

雖然不能說很好看,不過最重要的是,《牛頓加農砲》讓我有繼續追的欲望。首部作品能做到這樣就算成功了吧?

2008年5月26日 星期一

狼圖騰

終於有機會拜讀這本轟動一時的大書。《狼圖騰》從漢人角度出發為游牧民族做了很多平反。在我看來,如果要用一句話囊括本書的核心精神,那就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本書最讓我激賞的就是對草原艱苦卓絕的生活型態深入刻畫,要在草原這塊惡地生存無論大小動植物都要發揮看家本領求生,而在這食物鏈頂層的自然便是草原人與草原狼了。自古以來草原人與草原狼既敵亦友,游牧民族一方面師法草原狼的聰明才智與戰略一方面又要對抗狼災,彼此互相制衡,一切最終都是為了延續草原生態。一路讀下來我對游牧民族自亙古以來就有的生態保育觀念十分驚訝與感動,沒想到文明較為落後的民族在這方面的想法不知比我們先進多少倍。

《狼圖騰》中對狼的描寫,不禁讓我產生疑慮,狼真的如此聰明難纏嗎?沒親身經歷很難想像狼竟如斯狡猾、個性又如此倔烈剛強。然而即使是狼最終依然不敵工業化的武器與人口爆炸的擴張,最終只能黯然退出歷史舞台。而草原也已不復存,僅餘千里黃沙。

其實我多麼希望這本不要夾雜那麼多議論的成分,如果寫成純文學該有多好。作者文字功力不夠,又或是野心不止於文學?最後面的一段議論將中國各朝代與崇拜狼的游牧民族之間的關係做了許多整理,而歸納出一個大結論: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入侵乃是對整體中華文化有益的。在此不作社會學與歷史的探討,其實作者的看法蠻多地方有不少討論空間的。

在文學的部份,我只能說真是功虧一匱啊!作者掌握的題材與故事都是超一流的,幾乎是不管怎麼寫都不會寫壞,但整體成果僅餘中上程度,離經典尚有一段距離。特別是小狼與白狼王的部份。白狼王是多吸引人的角色!集神秘優雅力量智慧於一身,多次帶領狼群逃脫圍獵,不過書中對牠的描寫僅僅點到為止。如果能以白狼王作為故事主軸的一部份,相信會更具可讀性。

記得我小時候看過多本關於人與動物互動的漫畫,這些不外乎是某隻雄壯威武的大山羊或巨熊與其獵人之間長年追逐產生的情誼。最後結局有好結局也有壞結局,不過都在年幼的我心目中留下巨大的印象。看到白狼王時又讓我想起了這些"名獸"。

小狼的故事方面則欠缺力道足夠深刻的描寫。簡單的說就是不夠灑狗血XD。牧民與知青及內地人的互動倒是蠻不錯的,真實而不做作,不過也因為真實而使人多了幾分唏噓。事實通常是殘酷的。

夾議論的成分太多使得整個故事不夠流暢。不過誰叫作者懷有雄心大志要替狼及遊牧民族翻案呢?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就一個單純喜歡看故事的讀者來說,我不免有些遺憾。但仍推薦一讀。

2008年5月23日 星期五

煙與鏡(Smoke and Mirrors:Short Fictions and Illusions)

用詞可以鍛鍊,題材可以模仿,唯有風格是學不來的,這道理曹丕老早就懂了。而作品風格鮮明,一看就知道作者的作家,非Neil Gaiman莫屬了。

短篇集講究意境與味道,抓住靈光一閃那一剎那訴諸紙筆。在《煙與鏡》中Neil Gaiman完全發揮了他的長處,不管喜不喜歡Neil Gaiman的長篇,都應該一讀這本《煙與鏡》。我看過的幾本Gaiman中譯本包括了星塵(Stardust)、無有鄉(Neverwhere)、美國眾神(American Gods),其中我只有星塵比較喜歡。但是我卻頗愛這本《煙與鏡》。也許我本來就比較喜歡短篇集吧!

《煙與鏡》的短篇並沒有特定的形式或意旨,只是純粹的故事。不過有的短篇是有點閱讀門檻,例如H.P. Lovecraft的克蘇魯傳說,與Moorcock的永恆之王系列。不過除了摩考克那篇我真的看不懂之外,其他的都不影響閱讀樂趣。

喜歡看科奇幻短篇集的人,這本算是必讀之ㄧ。

2008年5月12日 星期一

鋼鐵人(Iron Man)

鋼鐵人可以說是我看過最歡樂的超級英雄片了。

套一句我朋友的台詞:鋼鐵俠才是匝ㄅㄡ郎。這片真的是拍給大男孩看的,Tony Starks這個不良中年大叔具備了一切令人艷羨的特質。多金、不缺女人,是美國最大軍火供應商的老闆,每天玩大槍,本身還是MIT第一名畢業的天才,人生,不過是場遊戲。

而一個被敵軍俘虜的變故卻改變了他的人生。被俘的他,在山洞中用破銅爛鐵做了個power armor 逃出生天,而我們也見證了又一個super hero的誕生。就劇本本身來說,其實頗為貧乏,以一個super hero第一片來介紹這位大俠出場就要佔掉一半以上,剩下能讓反派和其他角色發揮的空間就極為壓縮。所以pepper變成了花瓶,而壞蛋只是個蠢蛋。但主角本身散發出的魅力卻補足了這個缺憾。

Robert Downey Jr.完全演活了這個角色。甚至可以說鋼鐵人全片完全由Robert Downey Jr.撐起。那種遊戲人間、卻又揹負使命,談笑於生死之間的風範完全吸引住所有觀眾的目光。施恩於人,卻又如此的不在乎,再加上不虞匱乏的物質享受與呼風喚雨的權力,再再都是個能讓人完美代入的主角。

於是乎,你我皆一同化身為鋼鐵人,翱翔天際,英雄救美。

2008年5月9日 星期五

記憶裂痕(Paycheck)

Philip K. Dick的短篇科幻小說選。比起R. Bradbury奔放不受拘束的短篇,PKD寫比較多假設性未來的問題與議題。

本書許多篇的主角都是在一個讓人無力的大環境下努力想要對抗並做出改變的小人物。有效或無效,積極或消極,他們選擇去面對。PKD描寫了許多未來可能的情境,一部份是由當下的一些問題加以放大強化後的結果。準人類講的是墮胎,保母則是商業行為。每個故事都十分荒謬辛辣,並帶著反烏托邦的味道。

另外還有數篇是浩劫後文明,各個都面對不同的問題,而結局也大多是開放式,彷彿不曾發生過,只在水面激起數圈漣漪。同名短篇記憶裂痕反而是與書中大多數短篇風格相異的異數,只是單純的敘述一段故事而不帶有檢討批判的色彩。

對我來說R. Bradbury的短篇奇異又炫麗,PKD則是冷冽而尖銳。在文學性方面R. Bradbury仍略勝一籌,不過情節設定PKD自有其獨到之處,而且特別適合作為劇本。PKD的短篇沒有明顯的開始與結束,有的只是在一個背景下的一個片段,一個事件。如此非常適合前後再加以延伸,這樣子的東西擺在那邊感覺就好像在刺激導演:"來吧,這邊有一個好棒的點子,只欠一個強者把她拍出來"。而【銀翼殺手】【魔鬼總動員】以及【關鍵報告】都是佼佼之作。

只可惜,記憶裂痕同名電影比起上面幾部的成就只能說是遠遠不及了。整體來說我還是偏愛R. Bradbury,不過PKD同屬必讀之作。

2008年5月4日 星期日

巫師神探:血魔法之罪(Book One of the Dresden Files:Storm Front)

想當初某K跟我推薦說這本比夜城好看,於是我就在一個敗家的夜晚把它帶回家了。感想?各擅勝場。當然這邊只比夜城還正常的時候,後面跟老木互毆就不計了。

但我一定要先罵一下,這本的封面有夠爛,譯名更爛,Storm Front到底是怎麼翻成血魔法之罪?巫師神探也有夠像國內片商會取的片名。

在情節推展、謎題推理方面,巫師神探比夜城那種橫衝直撞走到那都不忘說我叫約翰泰勒來的好太多了,至少比較有推理的味道而不是遇到困難就放大絕開天賦。也許是初作之故,壞蛋似乎太單純了點,沒有複雜曲折的陰謀佈局,只有擋我者死的直線前進。

其實這種超自然推理本來就是作者說了算,所以要佈局佈的讓讀者信服也比較不容易。那就得從其他層面下手了,比如說,對話。夜城與巫師神探的主角都是出了名的機車加死鴨子嘴硬,也都常常被打的很慘XD,而巫師神探的主角更是沒一件事順利的。

至於場景設定、怪物等夜城發揮空間較大,巫師神探先天就較為受限(因是在現實世界之故),自然也就少了一些變化。

整體來說喜歡冷硬派奇幻推理就是這個風格,深度不足卻很熱鬧有趣,喜歡夜城應該也會尬意巫師神探。

2008年4月30日 星期三

惡魔的淚珠(The Devil's Teardrop) 

簡單的說,一本比較難看的Jeffery Deaver的小說。

怎麼說呢?我大概歸類出以下幾個特色。首先就是與主線無關的支線劇情。雖然看似與主線無關,不過大部分會在接近尾聲的時候忽然與主線發生密切關聯,作為轉折的一部份。但也不是每本都是這種伏線,有的就真的跟主線沒有關係,《惡魔的淚珠》就沒多大關係。

再來是第一人稱視角的運用。除了主角外還會有以下幾種人會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敘述:兇手、嫌疑犯、被害者。出現第一人稱就是要死人了,不管是殺人還是被殺。

然後就是特定主題知識的鋪述。在《惡魔的淚珠》是文件鑑定。

還有連續多重的劇情轉折。觀看凶手與偵探、警探鬥智應該是這類型驚悚推理的閱讀重點吧,Jeffery Deaver一向是以情節取勝,對於人物的刻畫、心理等就較缺乏。但在伏筆與轉折就相當成功。不過在《惡魔的淚珠中,我有一種被陰了的感覺。總之就是對讀者不太公平,讓我不怎麼服氣XD。

最後呢?美女刑警(笑)。

也許因為我看的上一本《冷月》實在是太精采,相較之下《惡魔的淚珠》就遜色太多了。

2008年4月28日 星期一

陰陽師

看完的感想是:好淡的小說啊,真的好淡,以後找不到這麼淡的小說怎麼辦?不過淡歸淡,倒是頗有韻味。

如果要我找一本富含清談思想與對話的小說,那非《陰陽師》莫屬了。每篇短篇開場都是博雅造訪晴明,兩人把酒話桑麻,並進行一段與主線無關的對話(八卦?)。這兩人的關係有人覺得有腐的味道,不過我倒是完全不認同。感覺君子之交淡如水就應是這種情誼啊。晴明與博雅兩人可以說南轅北轍。晴明給人的感覺真的就像稽康、阮籍一樣超然物外,也許生死之事、鬼神之道看多了就會變成這樣吧。博雅則予人大老粗的味道,總是身配太刀,對話的機鋒總是不如晴明。

故事本身嘛,一言以敝之,就是鬼故事。鬼與人一般有七情六慾,生活在同一個空間自然會發生各種衝突。與其說是衝突,不如說是人鬼殊途吧。人天生厭惡鬼怪,如果鬼怪侵入日常生活中,一定會感到反感。這是就是陰陽師出馬的時刻,同時安撫鬼怪與人類兩方。

一個一個的短篇都好像開水一般清淡到不行、貼近生活。但也正是如此,書中營造出一個平安時代的氛圍、一個恬淡嫻靜的氛圍。不知不覺我就融入了那個時代。也許一本成功的時代小說、歷史小說就是在創造氣氛吧!只要能讓讀者在閱讀的當下產生置身古代的錯覺,那也就是成功了。

在讀了許多重鹹口味後,來本《陰陽師》當作調劑是相當不錯的。也很適合忙碌的人,可以暫時忘卻煩惱。

2008年4月20日 星期日

一觸即發(Tripwire)

歡樂李查德系列來到了第三本,依然保持固有風格,肌肉超人李奇甚至更加進化了。

整體來說,這系列最吸引人的動作場面到了這集有點虛掉。雖然動作部份還是不錯,不過李奇大展身手的地方大幅減少,反而重點放在推理、尋找真相。《一觸即發》的推理雖然不能說高潮迭起,不過倒也相當順暢合理,一路順著走下來看李奇做出判斷、隨機應變。

那《一觸即發》與前兩本比較起來,熟優熟劣呢?

個人覺得就壞蛋的強度與整體看完的爽度來說,前兩本比較好。可是《一觸即發》有個前兩本比不上的優點,那就是歡樂。對,這本真的很好笑。從一開始描述李奇的肌肉與他坐在酒吧喝水的樣子我就ㄧ整個想笑,而最後結束時用胸肌擋住子彈讓我在凌晨五點半大笑出聲差點吵醒室友XD(其實說不定真的被我吵醒了)。

至於愛情的部份,得了吧,李奇這個不停散發費洛蒙的傢伙就跟龐德一樣。在他決定講清楚那段我也笑了。

滿載的歡樂,讓我們一起期待下一本《不速之客》。

2008年4月19日 星期六

山姆霍桑犯罪診斷書2

這本我一點都不滿意,我覺得比第一集糟糕很多。

既然是推理短篇選,重點就主要集中在推理與不可能的犯罪上。不過這本的犯罪過程大多數都沒有讓我驚艷,甚至有種被耍的感覺。不可能的密室命案,最後結果居然是自殺?哈哈,我真的呆了。

毋需多說,下一本。

靈界家族之天使與花朵(From the Dust Returned)

雖然書名很奇妙,不過這本是貨真價實雷老的短篇集。原名From the dust returned,翻成塵兮歸來不是很好聽?可能有奇妙的市場考量。

秉持Ray Bradbury一貫奇想、天馬行空的風格,所不同之處在於本書故事前後有所連貫,雖然仍舊是短篇集,不過有先後之分,講的也是同一個家族的故事。《靈界家族之天使與花朵》少了以往那股冷冽、驚悚的味道,多了溫馨,整本給我暖洋洋、輕飄飄的感覺,特別是西西實在是太討人喜愛了。原來R. Bradbury也懂萌的元素XD。

不過我覺得有些遺憾的是,這本給我的驚嘆號太少了,至少比不上R. Bradbury其他短篇集的震撼力。也許這是滿載愛所必然的後果?

依然推薦,只不過這本比較像是療癒系的。

2008年4月13日 星期日

致命兒戲(Ender's Game)

原名戰爭遊戲,再版後改名為致命兒戲。1986年雨果、星雲得獎作品。

本書敘述主角安德被選入將天才兒童培育成致命戰爭機器的學校以對抗蟲族的故事。然而在他前方的是數不盡的挫折與設計,蟲族甚至不是原先所想像的那般欲滅亡人類...。

好看的書有很多種。有一種是看的時候戰戰兢兢,隨時會注意還剩多少頁數。眼看著沒看的部份越來越薄,會開始覺得不捨,不想這麼快就結束這趟旅程。海柏利昂屬於這種。還有一種是一翻開就會沉淪、向下,被吸進書頁中,渾然忘我而無法自拔,轉眼間已然是深夜。致命兒戲,屬於後者。

"致命兒戲"中有許多可供討論的地方,但一切都隱藏在節奏明快的表面劇情之下。這本書的節奏堪稱一絕,完全單線不跳躍也沒有拼貼手法,僅僅只是平鋪直敘,可是卻好看到不行。也別忘記Ender's Game是1980年代的小說,可是已經對網路文化做了相當精準的預測。

如果要我挑一本雅俗共賞,不論是剛接觸科幻、甚至是剛看小說的新人,亦或是已經在各領域有相當程度涉獵的老手都會說讚的書,那致命兒戲絕對是首選。這本和時間迴旋一樣是屬於逢人就推的類型,沒有閱讀門檻。

如果因緣際會巧遇本書,請一定要佔有他。

2008年4月12日 星期六

娜芙蒂蒂(Nefertiti)

娜芙蒂蒂,一個遙遠的異地之名,訴說著一段古埃及的輝煌傳說。

人們永遠對神秘的事物有著旺盛的好奇心,而古埃及正是神秘之最。本書以娜芙蒂蒂的妹妹穆妮為主角,側寫娜芙蒂蒂傳奇的一生。如果要我用兩個字來形容這本小說,那就是:流暢。沒有太多驚人的層巒疊嶂高低起伏,但是整體讀來行雲流水而不吃力,即使本書厚達五百多頁也在不知不覺中讀完了。

凡人都有缺陷,而小說中的娜芙蒂蒂法老夫婦甚至是缺點多於優點。穆妮身為王后之妹,隨姊姊入宮,凡事都得順從姊姊的想法。娜芙蒂蒂既美麗又任性,而一切事物在贏取法老的歡心之前都顯得不是那麼重要,甚至是自己的妹妹。間隙誕生,裂痕擴大。穆妮終將追尋自己的天空,逃離娜芙蒂蒂...。

有點可惜的是結局來的太過突兀,讓人有種"嘎?沒了?"的感覺。不過整體來說算是愉快的閱讀經驗。據說還有續作,我應該會找來看。

PS:真的不知道要寫啥,不知不覺就看完了XD一整個順

2008年4月6日 星期日

決勝時刻4(Call of Duty 4:Modern Warfare)

自Half-life以降,FPS就進入了充滿觸發事件的時代,更進一步者有互動性強自由度高、亦或是精心設計安排路線等分支。而Call of Duty 4 正是後者這種Linear FPS發展的極限。

COD4從第一關開始就充滿魄力與劇情張力,更不用說戰場擬真度滿點,不只是滿點根本就是比現實還扯,應歸功於物件密度之高猶如一幅細膩的畫般延伸出去,每個場景都是堆滿了各式各樣的雜物、細部也毫不馬虎,貼圖仔細,各種特效應有盡有,最終構成號稱Photo Realistic的畫面。若要論技術我想COD4還稱不上一哥,至少不如Crysis,不過在Artistic方面的分數絕對是一流的。

劇情非常單線,自由度也不高,但換個方面來說Infinity Ward能集中全副精力創造一個前所未見的遊戲體驗,而玩者所需做的就是follow the instruction, and be entertained. 也因為如此一般FPS可能會有的迷路症狀亦不復見於此,唯一會卡關的可能就是主角死亡或任務失敗。

遊戲過程?講光就不好玩了,不過該有的都會有。玩者主要扮演兩個角色:英軍特種部隊SAS的"Soap"MacTarvish與美軍海軍陸戰隊的Sgt. Paul Jackson。玩Soap時主要是執行滲透、暗殺、敵後破壞等特種任務,常常要以一當百,隊友個個都強如鬼神。而玩Jackson時則是見識老美軍隊財大氣粗的一面,大規模陸海空三軍聯合行動、坦克直升機飛彈樣樣來,城市巷戰根本就是黑鷹計劃(Black Hawk Down)的翻版,敵人瘋擁而出RPG砸免錢,連T-72坦克都開來打。

這遊戲只有兩個缺點:自由度低,與遊戲太短。不過都被高密度的遊戲體驗所彌補。畢竟這遊戲容量達6.2G,硬碟空間 / 遊戲時間比大概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遊戲吧。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精雕細琢後呈現,掐指一算,只全破一次的話大概跟看三~四場電影差不久,花的錢也差不多。

很久以前有號稱互動式電影的遊戲,我想Call of Duty 4大概當之無愧,無論在遊戲過程或玩者荷包方面。

底下附幾個Youtube連結,還沒決定要不要玩的可以看看,確定要玩的就不要看了XD。
片頭動畫:

Nuke MV:

某一關:

2008年4月5日 星期六

冷月(Cold Moon)

Jeffery Deaver向來喜歡安排出人意料的轉折,而冷月正是箇中翹楚,也是萊姆系列到目前為止最好看的一本。

由於這本實在太讚了,所以關於劇情方面我不打算透露太多以免影響閱讀樂趣。在冷月中,表意學專家凱瑟琳丹斯首度現身,並與萊姆聯手對付鐘錶匠。這次的對手-鐘錶匠其心機深沉計畫周到遠遠超過以往萊姆系列的任何罪犯。即使是上面兩人聯手對付依然十分吃力。其實我比較建議看過沉睡的娃娃,對丹斯有初步認識之後再來看冷月,保證看的大呼過癮。

再說下去怕破梗,快去找來看吧!強力推薦!

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罪惡城市(Sin City)

在看過300意猶未竟之時,耳聞Frank Miller漫畫改編的尚有這部Sin City,而且風格更為強烈。

果真相當大喇喇。這片幾乎只有三種顏色,黑、白、與一種鮮豔的顏色。大多數時候是紅。紅唇、紅血,極為刺眼。正好也反映這座城市的基調,所有的東西都是灰的,連人心亦是。警察是腐化的象徵,妓女、黑道劃地為王。暴力是行事的準則,弱肉強食是金科玉律。

本片由三個故事構成,彼此有些微的關聯,角色也會重複出現。雖然在罪惡城市求生存多少會犯一些小惡,不過大體上三個主角都是靈魂高貴的人,為了對抗城市中的不公而甘冒生命危險。

重點來了,喜歡300的人會喜歡這部嗎?我想答案是肯定的。華麗而不噁心的暴力,灑不完的血,有黑白也有鮮紅,幾乎每隔幾秒就有人噴出一看就覺得死定的血量..。誇張的死法、聳動的台詞,無一不是300的翻版。

喜歡300的極端風格,也一定會愛上罪惡城市。

2008年3月28日 星期五

潛水鐘與蝴蝶(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這不是一般的勵志片或催淚片。

主角Jean-Dominique Bauby是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但有一天,他倒下了。醒來後,他只剩下左眼。全身只剩下左眼能動。於是他用左眼寫下了《潛水鐘與蝴蝶》,本片即改編自此書。

沒有過分煽情與做作,卻有詼諧與幽默。即使靈魂被囚錮在肉體之中,但Jean-Do卻沒有失去他的幽默感。為何他可以這麼樂觀積極?我由衷的敬佩他對生命的態度。

《潛水鐘與蝴蝶》的情感表達不會予人斧鑿、刺痛之感,但是綿密而複雜有味。一幕接著一幕,有殘酷、有歡樂、也有痛苦。Jean-Do學會了看世界的新方式,從那肉體中宛如蝴蝶般破繭而出,讓想像力馳騁在無垠無涯的時空。旁人總是覺得他很可憐、值得同情,可是他自己卻不這麼覺得。他看世界彷彿超然物外,不再與自己相干,可是他卻又如此無助,連說話都無法主動。

Jean-do寫完書後十天,因肺炎病逝。

看完《潛水鐘與蝴蝶》不會哭的亂七八糟,卻餘韻無窮。即使到現在許多畫面仍刻印在我腦海如跑馬燈閃過。推薦給大家。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異形戰場2(Aliens vs Predator - Requiem )

恩,這片到底滿足了誰?

絕對不會是Predator迷。本片的Predator似乎毫無感情,對下手的目標也豪不挑剔一概格殺勿論,最糟的是Predator來無影去無蹤、在暗處潛伏窺伺這種令人驚悚的特質也沒拍出來,只剩脫面具打摔角這招。

也絕對不會是Alien迷。本片被Alien追殺的緊張感,完全不到位,即使是歡樂Alien 4也比AVP:Requiem來的刺激。

真是糟蹋了Predalien這個大好題材啊。打鬥都在一片漆黑下進行,觀眾看的非常吃力但是還是搞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事。劇中的人類是一群蠢笨到不行的低能,一個比一個還沒大腦。

所以這片還剩下什麼?B級片的惡趣味。裡面有幾幕還蠻惡搞的,小女孩的老爸去窗外探視那幕就頗好笑XD,Predalien下蛋的方式也很...。

如果喜歡看金髮辣妹被Jason一刀釘在牆上,那麼或許會喜歡看AVP:Requiem。整體來說比AVP還糟糕。

2008年3月23日 星期日

寂寞的七號星球

讀這本,讓我回想起閱讀圖案人的經驗。

為什麼呢?因為這本的九個故事其中三個與圖案人根本重複...。不過剩餘的六個依然有可觀之處。

"輪中之輪"中有一段我認為非常貼切。"這一切有什麼意義?當死亡在我們頸邊呼吸之際,其他的問題都沒有意義。但是只要讓我們到繞著一萬顆太陽的一萬個世界上移民,這個問題就會漸漸消逝。人類將可以無窮無盡,就像太空的無窮無盡一樣。人類將可以永遠繼續下去,就像太空一樣。個人會死,一向如此,但是我們的歷史將會永遠延伸的我們可以看得到的未來,而我們既已明白人類將可以永遠生存下去,我們就會擁有安全感,也找到始終尋覓的答案。既然我們有生命這項禮物,至少我們可以保護它,並將這份禮物延續到永恆。這是一個值得追求的目標。"

地球有限,而宇宙無限。人類一日不能脫離地球的桎梏,就無法邁向永恆。自從人類明瞭這一點之後,便努力的向太空伸手。如今面臨前所未有的能源與氣候危機,是不是末日來的比我們想像還快?Think about it. 我只知道,人類對宇宙的了解與掌握還遠遠不夠讓我們向外發展。

"冰火風暴"這篇也是讓我讚嘆。在一顆白晝炙熱夜晚寒冷的星球上,所有生命僅僅能在黃昏與黎明活動。植物的一生只有兩個小時,一有機會就必須狂暴的生長並凋零。人類也好不到哪去。人只有八天的壽命,大半時間都在山洞中渡過。這的一切,都只為延續生命。能多活一天,值得付出所有。主角自誕生到結尾,故事短暫而暴烈,讓我幾乎喘過不氣。光是這篇,就值得看這本書了。

R. Bradbury中譯本全攻略剩下4本。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神鬼認證:最後通牒(The Bourne Ultimatum)

一個完美的結束。

電影與小說相去甚遠,個人認為電影做了非常成功的改編。如果照小說走,整片必定因為在過短的時間內塞入過多的事件轉折而失敗。於是電影將劇情簡化到老少咸宜,甚至可以說幾乎空洞,僅僅有少數幾個場景。

然而電影之所以為電影,在其影像表現。神鬼認證:最後通牒在武打動作、飛車追逐、節奏的掌握方面都立下了新的標竿,帶給觀眾十足的緊張感與刺激感。武打動作從第一集就開始看的人應該很清楚Bourne系列的風格-簡潔俐落,能一拳解決絕不會打兩下。飛車追逐在第二集最後的莫斯科拍出了難以超越的真實感與刺激感。

而第三集一開始就在Waterloo車站上演極刺激的跟蹤、反跟蹤,最終以狙擊作結。在劇情鋪陳之後的另ㄧ波高潮是在Tangier的巷道追逐與近身戰,西班牙櫛比鱗次的住宅區成為捉迷藏的絕佳地點,同時也打了一場快節奏、包恩風格的肉膊。接下來帶到全片的最高潮之處-也是The Bourne Supremacy的結尾:打給Pamela Landy的電話。

同樣的一個場景,完全一樣的對話,放在不同地方竟有完全不同的效果。想必所以看過第二集的人到此都要拍案叫絕。在第二集末時予人逍遙法外,一派輕鬆的感覺。而到了第三集變成計中計、充滿暗號玄機的一番對話。此時觀眾也才恍然大悟,第二集與第三集實為一體。

接下來的真相揭露老實說有點弱,但最後結局畫面設計讓觀眾Recall第一集片頭,前後映襯下,耳邊響起熟悉的片尾-三部的片尾曲都一樣-劃下了一個完美的句點。無論影像與音樂,都無可挑剔。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部分是沒有讓Nicky與Bourne在一起。雖然Marie是個膿包,可是她帶給Bourne的影響絕對是不能抹滅的,特別是Marie已死。從Nicky與Bourne的對話(這兩人真是絕配..話都一樣少)可以看出兩人曾有曖昧的關係,Nicky染髮剪短也讓Bourne似乎心動了一下,但Bourne還是把Nicky送走。

如果Bourne又愛上Nicky,這片肯定要大打折扣。而Bourne獨自逃走,正也是個適合殺手的結局─注定一生孤獨、浪跡天涯。

神鬼認證三部曲無疑在動作片立下了獨特完美的典範,而第二部與第三部又比第一部強上許多。與同檔期的Die Hard 4.0相比之下,The Bourne Ultimatum要好看太多了。

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神鬼疑雲(The Bourne Supremacy)

晃動、跳躍、切換,這就是神鬼疑雲。至此小說與電影已經分道揚鑣完全扯不上關係,所以與其從改編作品的角度來看,不如把它視為獨立作品。

一開始遇到刺客,我心中盤算"啊,又要開始逃亡了。"於是預期他們和第一集一樣邊逃亡邊追尋真兇邊努力回想失去的記憶邊打炮,來個愛的大逃殺。不過畫面忽然切換到刺客開了一槍。砰。自始本片色調從陽光普照色彩繽紛掉進灰黑、深藍、晃動,充斥著復仇的氣息與尋找真相的決心。

包恩沉默寡言,沒有多少台詞,始終是一號表情,將CIA與警方玩弄在鼓掌之間。鏡頭晃的很厲害,讓人看的有些辛苦,卻很過癮。又黑又跳,嘗試著去把東西都認清,不辛苦也難。所以何必呢?只要瞇著眼睛,盡情的享受黑色的氛圍,動作的刺激。

雖然劇情有點陽春,不過那不重要。重要的是,神鬼疑雲給我ㄧ次愉快而刺激的影像體驗。

2008年3月17日 星期一

更新走向

最近對文字莫名的缺乏耐性,所以書、小說的心得會減少。不過不代表更新會減少,我會把主力集中在電影、影劇上,因為看一部電影花的時間相對來說較少,所以更新次數應該會更頻繁。

最近迷上了高爾夫,這種當初被我認為是老人運動的東西沒想到這麼有趣啊~把球打飛那種感覺,大概就像棒球打擊吧?看球直直的落入天際線,有種說不出的快感。

我逐漸可以理解,為什麼會有人喜歡這種運動了。

諸神之城伊嵐翠(Elantris)

當我對文字產生了倦怠感,我需要一本好看的小說來拯救我。於是我挑了伊嵐翠。

一本好看的high fantasy,必定是以人為本。有人的地方,就不能缺少政治與宗教,而在一個奇幻世界中,政治與宗教幾乎可以肯定是緊密結合的。伊嵐翠正又是一本精采的政教角力、權力鬥爭。伊嵐翠以雙線劇情貫穿全脈,同時是三主角(我認為拉森也是主角之一),而雙線從幾乎平行,到零星交流,到合而為一佈局安排的恰到好處,一邊位於權力核心,機關算盡,另一線則是被遺忘的角落,只能靠本能求生,交互進行之下能讓讀者不間斷的閱讀下去,而不至於厭倦。

鬥爭、陰謀的部分十分精采,也沒有那種一看就覺得是笨蛋的詭計結果還有笨蛋中招的情形,還不時插入意料之外的高潮,整體節奏的安排相當恰到好處。最後的結局雖然不脫傳統俗套,不過前面設定的伏筆在最後面也一一揭露,即便被猜到也會覺得作者相當用心的安排、有計畫的寫作,沒有斷掉的線(唯一的遺憾大概就是大魔頭沃恩從頭到尾都沒現身吧)。

整體來說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與五神傳說不相上下。相對來說,喜歡伊嵐翠的人也應該去找五神傳說來看看。

2008年3月16日 星期日

神鬼認證(The Bourne Identity)

在小說先入為主的陰影下,我很難單純從電影的角度純欣賞,所以一切的感想都是奠基在"先看過小說"與"電影與小說比較"之下。

神鬼認證以其結合鬥智與動作元素而廣受好評,因時空背景不同(小說是在80年代寫成)電影做改編也是必然的。以一個遺忘自己身份的人來說,小說的設定還是比較精彩。在小說中包恩曾是一名軍人,被包裝成一個殺手,目的是為了誘出另一個惡名昭彰的殺手(同業相忌嘛,在這行幹掉對方理所當然證明你比較厲害),不過卻因為記憶遺失,連他自己當初的目的都忘了。當一切的證據都指向自己是個冷血殺手時,他必須鍥而不捨的釐清最細小的疑點,只因他不相信自己真的是個殺手。他也必須在美國政府與殺手兩大派系間夾縫求生。而到了電影,包恩則是道道地地的一名殺手。由CIA培育,負責解決一切麻煩製造者。但因受到良心譴責不忍對付兒童而導致任務失敗。小說中的包恩同時還有雙重人格的特徵。

至於女主角瑪麗,我想大家都會同意,電影中根本是個花瓶。小說中的瑪麗是經濟學博士,在包恩一度已經放棄並承認自己是殺手時,是瑪麗在支撐著他。

看到這邊,好像我都是一面倒偏愛小說?其實我已經努力不要預設立場,不過客觀分析我還是覺得小說在劇情與設定上略勝一籌。但是影像與文字是完全不同的表現藝術,往往視覺刺激能扳回劇情深度的弱勢。神鬼認證的動作場面真的拍的非常好,流暢而不拖泥帶水,比起小說更勝一籌。包恩充分表現出一名殺手俐落簡潔的身手,比起宛若華麗舞者的James Bonds,Jason Bourne更像一部殺人機器。

大體來說,不管有沒有看過小說,電影還是直得一看的。

超完美搶案(Chaos)

不少電影空有不錯的題材與劇本,可是卻沒辦法好好掌握發揮,Chaos(超完美搶案)即是又一例。

集合了Jason Statham、Wesley Snipes兩大動作巨星,可惜的是沒有太多動作場面的發揮,兩人也缺乏正面交鋒,使人感覺好像期待落空。人物感情也有點錯亂,Teddy、Conners、Martin之間的三角關係根本沒交代清楚。本片最成功之處在情節了,前半段拍的非常不錯,警匪對決明快而不拖泥帶水,由一個"什麼都沒被搶"的銀行搶案帶出後續發展,不過後來的追緝行動就有點失敗,警方怎麼可能讓兇手在現場來去自如?

爾後帶出Jason York時我有點想說,老梗了。的確,如果前面不要暗示的那麼強烈,也許會比較好看。不過有點推理能力的人應該會想到York跑哪去了?自然最後也會推出Conners。

最後,超完美搶案這個鳥譯名誤導功效超高。

2008年3月4日 星期二

上帝擲骰子嗎?

本書介紹量子物理命運多桀的發展史。慢著,別聽到量子物理就怕了,這本很好看呀!

因為主要重點是放在科學史,所以本書盡量以說故事的方式撰寫,在我看來雖然還稱不上一本小說,不過在加入了許多科學名人佚事之後其故事性與趣味性絕不在小說之下。量子物理的誕生就是一個充滿傳奇性與趣味性,甚至超乎客觀理性邏輯思考而來到宗教與人生價值觀的領域。的確,看各個大師在捍衛自己理論的同時,也似乎在捍衛自己的上帝。在愛因斯坦眼中,量子論乃大逆不道之說,一切事物應有其因果關係,上帝是不擲骰子的!同時攻擊量子論的,甚至有創立量子論基礎的大師。

既然以量子物理為主題,自然書中也有許多涉及量子論敘述的部份,在中後段大師互相激辯的部分尤多。量子論身為近代物理的基石,自是擊沉古典物理的最後一門重炮。要了解為何量子論的爭議這麼多,就必須了解量子論的弔詭之處。所以我必須老實說,量子理論還真不是普通的玄(理論基礎的部分跟在大學普物或高中課本中的量物敘述是兩碼子事)。不過一但看懂了,相信你也會驚嘆於量子論的本質。

物理學至今仍未一統,但是近代物理的基石量子力學的發展歷程,在作者誇張的文筆之下,絕對是值得大家細細品味的過程。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棺材舞者(The Coffin Dancer)

Jeffery Deaver的神探萊姆系列第二彈。

這本其實也蠻好看的。Jeffery Deaver很喜歡故意在劇情放置一個不合理處,而這個不合理處最後通常會導致整個大翻盤。棺材舞者亦不外如是,真的是讓我有被整的感覺XD。對於石猴子我只能擊節讚嘆,不過在棺材舞者我必須說我不服氣,放這種謎底是有誰猜的到呀。

Jeffery Deaver的小說另一個有趣的地方在大量的知識灌輸,讓我有一種類似讀科普書的樂趣。雖然有的時候略嫌嘮叨而炫學,不過真的不喜歡的話跳過不看也無所謂。

目前看過的幾本Jeffery Deaver中,這本算是比較好看的吧。

2008年2月27日 星期三

仇鬼豪戰錄

數年後再次閱讀仇鬼豪戰錄,依然帶給我愉快的經驗。

這本是許多人心目中臺灣奇幻的第一把交椅,也只有臺灣人才寫的出這樣的作品。西方的奇幻與中國的文字該碰撞出怎麼樣的花火?仇鬼豪戰錄做了一次成功的嘗試。

也許還不到指路明燈或樹立標竿的程度,不過足以稱為一部成功的作品。

仇鬼豪戰錄是以一名僵屍為主角,在死後記憶不完全遺失的狀態下,邊學著如何以不死鬼族的身分過活邊探索自己生前的秘密。書中一開頭主角就知道自己乃是人類王國的王子,然而自己為何而死、活著時又幹了些什麼事他完全不清楚,僅有模糊的片段記憶與Deja Vu式的片段畫面。

貫穿全書的就是封面那一句話:生前的通通不算,死後重新開始。主角獨眼鬼熊甫成為疆屍就不斷的被灌輸這個觀念。的確王子已經死了,獨眼鬼熊不過是一具被復活的行屍走肉,可是隨著記憶的不斷復原,他也逐漸認同自己王子的身分,甚至開始抗拒不死鬼族上司的命令。

然而他真的是嗎?

就故事來說,其實還可以發揮的更好。西式的宮廷鬥爭與中式武俠門派的機心深沉都不見於本書,劇情也有斷掉的線,主線大多都猜的到走向。愛情、友情、親情的描述與衝突都不夠深刻。不過本書依然拋出了一些不錯的想法,介於生死之間的不死族如何定位?生存的權利應否被否定?生前、死後是否仍是同一個人?

四年前我看了仇鬼。四年後我決定掏錢支持台灣創作,並再看一遍。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海柏利昂(Hyperion)

很難具體描述閱讀海柏利昂的過程與讀後的感想,看完我第一個想法是:慘了,這本書評難寫。不過閱讀終歸為了樂趣,而有兩個字我可以肯定且大聲的說出來:好看。好看到掉渣。

這本擱在我的書架上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常逛我的Blog與aNobii的人應該知道我常常把這本放在"閱讀中",可是事實上始終沒動XD。直到Kreis向我大力推薦我才決定開始讀。的確海柏利昂給人宛若文學巨著般不易親近的感覺,之後會再討論這點。

海柏利昂是由六個中篇長度的故事在一個共同的大系主線劇情下串聯起來,藉由仿寫喬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一點一滴的描述出海柏利昂的世界與朝聖者前往海柏利昂的前因、後果。 六個故事,每個不但主題不同,風格不同,連敘事方式與寫作技巧也大相逕庭,不禁讓人懷疑:這真的是同一個人寫出來的作品嗎?Dan Simmons號稱"A Man for All Genres",在海柏利昂中得到充分的印證,一本海柏利昂即打遍各大科幻分支。

雖然被歸類為科幻小說,不過文學名著的身影處處可見。貫穿全書的是英國浪漫派詩人濟慈的"The Fall of Hyperion"(同時也是海柏利昂續作名),另尚有數不清的典故夾雜在書中。所幸這次翻譯的水準相當不錯,譯註非常詳細。雖然典故很多,不過其實對我來說並沒有造成任何閱讀上的障礙。個人建議第一次讀海柏利昂時,只需要放輕鬆將自身融入故事,隨著文字載浮載沉,至於典故與譯註,不看也沒關係,等看第二次再仔細讀就好了。

海柏利昂的好看,網路上已經有很多位大大撰文推薦介紹了。從anobii上中文版海柏利昂的擁有者幾乎清一色是四星即可知所有讀過海柏利昂的都給予極高評價。

我想探討的是,為什麼海柏利昂沒有辦法像時間迴旋一樣大賣?

行銷當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大塊並沒有像貓頭鷹(城邦)一樣大力推銷海柏利昂,而在現今翻譯文學百家爭鳴的情況下曝光率低幾乎就註定沒辦法脫穎而出。大塊文化當然有他的考量,而我想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海柏利昂的類型色彩太過濃厚。

比起時間迴旋把科幻當成主流文學來賣(連封面都很主流),海柏利昂可以說完全只有鎖定科幻讀者群。書腰上寫著"二十世紀難以超越的科幻文學里程碑"與一排推薦人英文ID,再加上令人望而生畏的厚度,再再都給人"這必定是一本難以下嚥的艱深科幻小說"的印象。推薦人不一定會影響買書意願,不過或多或少是會有一些影響的,看到那排推薦人是會加強我的購買意願,不過一般主流讀者反而被嚇跑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麼是否把海柏利昂操作成主流文學來行銷,或至少加上些類似"文學性強"、"富人文氣息"之類的字眼會有利於推廣?的確海柏利昂在文學成就有他的高度,故事又好看,深度與廣度兼具,更不乏人文關懷。不過我認為海柏利昂關於"時間"的探討相當多,包括次光速旅行所產生的時債等,對於一個完全沒接觸過科幻的人來說是有點難懂。而其中篇故事雖然有探險、推理、溫馨小品、愛情故事等,不過大系主線劇情仍然是太空歌劇、異種族軍政角力、與人類文明末代啟示錄。

簡單的說,海柏利昂終究沒有當做主流文學推銷的本錢。

但是讀海柏利昂需要有深厚的科幻功力與底子嗎?那也不盡然。依我看來,只需要看過時間迴旋就能讀海柏利昂了。書中的諸多文學典故懂的話固然可以增加閱讀樂趣,要完全忽略也無所謂,完全不會影響故事流暢性。

One Book to End Them All, Hyperion.如果你讀過而且喜歡時間迴旋,那請你一定要找海柏利昂來看。

宇宙努力的走進未來,未來卻在無意間走進詩裡。

《相關閱讀:時間迴旋書評

2008年2月18日 星期一

偷嚐愛情的四月女巫(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 and Other Storie)

是的,又是Ray Bradbury。

原書為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 and Other Storie,被拆成兩本:偷嚐愛情的四月女巫與寂寞的七號星球,而且標題作The Golden Apples of The Sun被拿掉了。

一篇篇短篇仍然維持Bradbury一貫的風格,所不同於比起圖案人的驚悚、溫柔的謀殺的貼近生活、火星紀事的科幻史詩,偷嚐愛情的四月女巫則比較繁雜,各種類型的故事皆有。Ray Bradbury就是Ray Bradbury,掛名就等於品質保證。

Ray Bradbury中譯本全攻略還剩下五本。

2008年2月14日 星期四

山姆霍桑犯罪診斷書1(Diagnosis Impossible1)

從英文書名Diagnosis Impossible即可知道,這本短篇集主要是關於密室犯罪和看似不可能的犯罪。

沒有感情的矛盾與衝突,沒有正邪的對立與抗拮,沒有複雜深沉的犯案動機,也沒有血脈賁張的動作場面,只有純粹的推理樂趣。本書共有六則短篇,個個都把重點放在精妙的犯罪手法,至於動機與過程、心態等都是一晃即過,可以說幾乎沒有描寫。而其中大部分的案件主角都在現場甚至目睹發生的經過。給予讀者的線索不能說完全讓讀者與偵探處於公平地位,不過我覺得其中有三四則是有機會推理出兇手跟手法的。

這種短篇集,給我的感覺就好像在看柯南或是金田一。應該說更像柯南,因為金田一的兇手更常裝可憐,死者通常才是壞人。劇情輕薄短小,單純為娛樂而生,很適合在閒暇之餘讀個一篇。

和長篇推理比起來,各短篇的角色除了主角醫生、護士和警長以外幾乎沒有共通,讀每篇都要重新認識每個坳牙難記的名字與身份,其實還滿煩人的,不先硬記又不能享受推理的樂趣,算是一點小缺點吧。

不是每個故事都那麼完美好看,不過足矣。是本還可以的床頭書。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石猴子(The Stone Monkey)

閱讀本書,對我來說是有點痛苦的經驗。

本書描述一名中國蛇頭企圖在紐約街頭追殺逃跑的偷渡客,而主角們的任務是找出這名蛇頭,同時也要在蛇頭之前找出躲藏起來的偷渡客-。雖然是第四集,不過這是是我看的第二本林肯.萊姆系列,並不影響閱讀樂趣。

推理和緝兇的過程,老實說我覺得比人骨拼圖還要合理好看,最後的翻盤再翻盤不可不謂高潮迭起,一併解答了不合理的劇情部份。

壞就壞在,Jeffery Deaver以幾近炫技的方式不斷大量的呈現中國文化。這對一個熟捻中國文化的讀者來說,是頗為痛苦的,尤其是看到不合理之處。也許有人可以從中得到樂趣吧?但一定不是我。的確,Jeffery Deaver作的功課多的驚人,不過我想是沒必要如此大量的表達。

瑕不掩瑜,或瑜不掩瑕?或者是加分?因人而異。

P.S:我一直記成石獅子..

2008年2月10日 星期日

圖案人(The Illustrated Man)

這是我所看第三本Ray Bradbury的書,說真的,書評很難寫。也許”不失其水準”就是最好的讚美吧!

溫柔的謀殺相比,這本還是比較偏近火星紀事(寫作年代也是),大部分的作品或多或少都有參雜一些科幻的成分。也許,Ray Bradbury早年馳騁難馴的想像力必須透過科幻或奇幻種種方式才能發洩吧!但也不是溫柔的謀殺就缺乏想像力,或者晚年的雷老信手拈來皆是創意,已經能跳脫過類型文學的範疇。

雷老早年的作品有著更多"絕望"的感受,許多短篇都有令人冷汗直流的悽慘結局。火星紀事書末雖然是一場全然的毀滅,卻有著新生的希望,圖案人則幾乎是恐怖幻想。一篇又一篇的夢魘幻化成文字向我直撲而來,死亡的低語,壓迫到我喘不過氣。

雷老的文字也是一絕,雖然是譯文(而且我覺得尚有改進空間)卻仍然能感受到字裡行間的魔力,文學性極強。每一句細細斟酌似乎都有無盡滋味。

天馬行空的創意加上無比優美的文字,這,就是Ray Bradbury。